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于新学期伊始,组织召开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集体备课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秦玉学、副院长孙峰以及任课教师出席了会议。备课会成果显著,并已于2025年9月28日顺利完成了该课程新学期“开学第一课”。

备课会上,课程负责人首先介绍了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和教学大纲要求,强调了理论讲授的深度与广度、史实结合的准确性与生动性。与会教师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核心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以及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陶威教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资源准备情况,就如何讲清楚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灿烂文化、伟大精神以及共同奋斗目标分享了见解。大家一致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是深化爱国主义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对于引导青年学生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集体备课会凝聚共识,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确保课程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开讲。

在充分集体备课的基础上,9月28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正式开课。张伟老师围绕“何以中华民族”等核心议题,通过精辟的理论阐述、丰富的历史案例、生动的影像资料和积极的课堂互动,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意义与深刻内涵。课堂上,学生们认真听讲,踊跃发言,展现出对课程内容的浓厚兴趣和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开学第一课整体运行平稳有序,教学效果良好,获得了同学们的积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