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李宗港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卓越工匠培养和高技能师资锻造为核心,探索出一条“校企协同、工学一体”的特色发展之路。三年来,工作室以大师为纽带深化产教融合,通过构建“制度-资源-平台”三协同的保障体系为建筑业累计培养了高技能人才100余人,锻造技艺精湛的“双师型”教师13人,工作室团队成员荣获国家级成果5项、省级成果10余项,成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典范。
大师领航,构建“三维赋能”卓越工匠培养体系
学生在以李宗港大师为核心的工作室的悉心培养下,通过“项目引领+赛教融合+企业课堂”的三维赋能培养模式,实现了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工作室2023年在济南能源工程集团汇通公司的项目部设立“企业课堂”,学生深度参与石热入济长输供热等重大项目工程实践,在李宗港大师手把手指导下掌握前沿超大管径管网焊接技术,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实战能力。2024年,6位表现优异的学生被集团直接录用,其中2人迅速成长为焊接班组组长,成为企业生产一线的中坚力量。同时,工作室以技能大赛为平台,将各类技能比赛的赛项标准融入日常实训,三年累计斩获国际金奖1项、国奖4项、省赛30余项,学生通过“赛场练兵”实现了“岗位成才”。以工作室为载体的卓越工匠培养模式为行业输送了大批高技能工匠人才,充分彰显了大师引领与产教融合的标杆作用。


校企协同,打造“双师双能”师资锻造引擎
工作室首创“分类培养+实践淬炼+科研反哺”师资提升机制。李宗港大师为每位教师定制发展规划,推动8名教师进入济南能源工程集团等企业挂职锻炼,其中杜彦老师担任燃气事业部副部长期间,掌握智慧燃气系统核心技术,返校后牵头开发了《智慧燃气技术应用》的课程标准。通过“入企实践+技能认证”双轨培养,团队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90%,53.8%教师获评高级“双师型”教师,多位成员入选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在科研创新领域,工作室团队聚焦企业生产技术难题,联合攻关《城市供热系统减碳关键技术研究》等横向课题,发表核心论文3篇,获专利2项。其中,李宗港大师发明的“大管径直埋热力管网保温施工技术”“热力管网带压开孔切削物收集技术”等2项技术获评省级建设工法,并成功转化为企业年节约成本超千万元。工作室形成了“科研促教学、成果反哺产业”的良性循环。

三年砥砺前行,李宗港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匠心传承为魂、以产教融合为翼,走出了一条“师资强、学生优、产业兴”的特色之路,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贡献了“城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