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简介
(2025年)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是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唯一一所直属高校,也是全省唯一一所公办建设与环保类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80年的国家重点中专——山东省城市建设学校和始建于1984年的全国长江以北唯一一所环保类中专——山东省环境保护学校。建校以来,学校为全省建设、环保行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12万人,许多毕业生已成长为业务骨干、企业高管、部门领导、知名学者、党政干部。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学习和生活条件优越。主校区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彩石街道,占地近1200亩,建有教学、实训、公寓、办公、餐饮、图书馆、学术交流等各类建筑物30栋,校舍面积30万平方米。校园中栽植163种园林植物,绿化覆盖率68%,三季有花,两季有果,四季常青,有2万平方米水面人工湖——彩珠湖和全国高校独具的天然泉——筑玉泉。主校区建有教学楼10栋、实训楼2栋,其中新实训楼是全国高等院校中面积最大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有教室189间、实验实训室152间,藏书11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64亿元。主校区建有11栋学生公寓,每间宿舍均安装冷暖风空调,被评为山东省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学校入选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先进单位。校内有2个学生餐厅,被省教育厅遴选为“山东省高等学校星级食堂”。校园中建有4处体育场、2个体育馆,有足球、篮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标准场地和400米标准田径塑胶跑道。校舍消防设施齐备,楼内路旁摄像头密布,楼宇之间配有公共电动自行车,无线局域网全面覆盖校园,校园网实现教务、科研、后勤、行政等日常事务一网通办,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安全便捷。学校是山东省平安校园示范校、标杆校,是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校、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
学校办学规模适中,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教职员工75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32人,有教授66名、副教授175名,有博士22人、硕士369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60%。学校弘扬“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教风,建成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教学团队4个、教学创新团队6个、名师工作室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有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优秀教师、优秀科技工作者、高层次人才、齐鲁首席技师、技术能手各1人,有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高校十大师德标兵、齐鲁最美教师各2人,有山东省教学名师6人、青年技能名师3人。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重点培养建设领域高技能人才。秉承“崇德尚能,博学乐业”的校训,坚持“育鲁班传人,倡绿色低碳,建美丽城市”的宗旨,形成“一个中心、四个支点”专业布局,即以住房城乡建设及运营管理类专业为中心,以生态环境类、艺术设计类、财贸商务类、数字信息类专业为支点,设有建筑与城市规划系、建筑装饰与艺术设计系、建筑工程系、设备工程系、市政与交通工程系、生态保护与环境工程系、数字智能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建筑经济管理系、开放教育与国际教育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等12个教学机构。目前开设43个专业,其中优势专业12个:城乡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建筑工程技术、智能建造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建筑装饰技术、园林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环境监测技术;全省独有专业8个:展示艺术设计、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市政管网智能检测与维护、智慧城市管理技术、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倾力打造的特色专业4个:古建筑工程技术、建筑消防技术、城市燃气工程技术、现代物业管理。43个在办专业中,已建成2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专业,形成2个山东省品牌专业群、4个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其中,11个专本贯通专业每年招生470人,专业数量和招生规模均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二位。
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声誉斐然。学校学工处、图书馆、团委、马院4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古建筑构件博物馆2024、2025年分别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项目场馆育人作用开发、数字文物开发分项;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分校、山东省建设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党建工作委员会高职高专秘书处、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党建委秘书处均设在学校。学校是省级文明校园、文明单位,入选全省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示范校。
学校坚持特色立校,在服务住房城乡建设行业、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步履矫健。学校牵头组建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山东省建筑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委员会,牵头成立全国古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建筑低碳能源产教融合共同体,王复明院士领衔的坝道工程医院在学校设立山东城建分院。学校是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是住建部与山东省共建的新型建筑工业化与近零能耗建筑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是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建筑装饰技术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建筑信息模型、建筑产业化2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是全国建设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动式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坚持文化浸润,着力构建红色文化、绿色文化、黄河文化、建筑文化、班墨文化“五位一体”育人体系。学校教学成果入选山东省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项目,学校是山东省首批绿色学校、全国无废学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正在建设黄河文化元素数字资源库并长期举办黄河文化碑拓和文史资料展,建成全国高校唯一一个以中国古建筑构件为主题的博物馆——山东古建筑构件博物馆,建成古建技艺保护与传承创新、儒家文化与鲁班工匠精神2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被命名为山东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品牌示范基地、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基地,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称号。
学校坚持双元培养,着力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学校与城乡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施工、装饰装修、房地产开发、供水排水、燃气热力、园林绿化、环境工程、工程咨询、物业管理等200余家大中型骨干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持续推进课程共研、教材共编、师资共用、专业共建。学校入选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第二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单位,被评为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牵头组建的山东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是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坚定、品德优良、学业有成、技艺过硬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学子秉承“励志笃行,探求真知”的学风,昂扬向上、奋发有为,近年来积极参加全国和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在工程测量、建筑信息建模、路桥工程数字化施工、建筑装饰数字化施工、市政管线数字化施工、花艺等全国和国际总决赛中9次获得一等奖或金奖,在全国大学生(含本科生)房产物业赛事中获4个特等奖、6个一等奖,在全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建设工程数字化计量与计价、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等赛项中获得一等奖23项,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各类竞赛中屡获金奖。学校毕业生以“基础扎实、技术硬实、作风朴实”广受用人单位好评,“山东建院”已成为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优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