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6日至9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城市建设博览会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本届城博会以“人民城市·幸福家园——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主题,集中呈现城市建设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展览规模近1万平方米,参展企事业单位百余家,专业观众近3万人次。

学校受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委托,以“技艺承千载·匠心筑未来”为主题,在7号展馆A区001展位布设中国古建筑技艺传承创新展区,彰显传统建筑智慧的现代价值,成为展区中一道独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风景线。作为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山东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基地,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依托学校建成的全国高校唯一一个中国古建筑构件博物馆,依照“承古艺、育匠才、赋新城”的叙事脉络,构建了“实物展陈、数字解析、互动体验、成果展示”四位一体的展陈体系,观众既可欣赏图片展示的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山东现存著名古建筑风采,又能细察雀替、撑拱、门扇等古建构件原件,也可观摩体验琉璃、彩画“非遗”制作技艺和古建筑构件数字化建模过程,还能品读文创产品蕴含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展会期间,学校展区以精美的古建构件、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职教特色、生动的互动体验,吸引众多观展领导、专家、记者视察、驻足和采访。



走近展区,以鲁中传统民居为蓝本的空间布局朴实而沉稳,“青灰为骨,栗木为魂”的基调营造出厚重而典雅的文化氛围。入口处为三间四柱硬山顶小牌楼,中间两根主立柱上镶挂着楹联,“收撑拱,藏雀替,修习柱础梁枋,传承中华建筑古蕴;制木模,做琉璃,建造亭台楼阁,展现时代职教新姿”,是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国强撰拟,特聘教授、山东建设书画院院长张冠英先生书写的。展区中央,陈列着始建于清代乾隆元年的山东高青文昌阁模型,是学校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师生经实地测绘制图,精心裁制实木料按1:20比例手工制作的,展现了清代官学祭祀建筑的严谨规制、宏伟造型和精湛工艺。展区入口和文昌阁模型,都成为城博会观展人员选景最多的拍照背景。


展区右侧,集中展示了中国古建筑瓦作、彩画作技艺和门扇原件。国家级非遗项目——曲阜琉璃瓦制作技艺传承人、国家传统建筑文化保护功勋人物王树宝的亲传弟子王德强现场展示垂脊兽制坯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明清官式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著名彩画大师张秀芬和她的弟子张小占与学校特聘技师、曲阜古建彩画老艺人杨立安现场展示彩画技艺,生动呈现了非遗技艺活态传承与高职教学科研融合的育人成果。

展区右侧中心位置,悬挂着六扇风动矿彩透空木雕旋转门扇,以不同的动植物组合,分别演绎了一路连科(一鹭莲柯)、富贵大吉(牡丹公鸡)、长寿无边(长尾白凤)、松鹤延年(青松白鹤)、安居乐业(鹌鹑居于菊花叶间)、喜上眉梢(喜鹊站在梅树枝头)六种美好愿景。

展区左侧中心位置,陈列了学校多件馆藏珍品构件,如三烧两刻正脊玄色双麒麟砖雕、矿彩赤地泥金四狮雀替、透空镂雕双狮撑拱、矿彩凤穿牡丹雀替、双狮衔绳滚绣球根雕柁墩等,雕工精致,寓意吉祥,吸引众多观众驻足品鉴。

展区左侧的文创展台上,师生开发的古建主题文创产品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展现了文化创新转化的职教实践。在古建筑构件数字活化展台,师生通过三维扫描、数字化建模、3D打印等技术,动态演示古建建筑构件的复原与再创作过程,彰显学校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中的积极探索。

11月8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带领部机关各司局、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亲临展区视察指导。在文昌阁模型前,倪虹详细听取了模型制作过程,询问学校师生是否参与古建筑修复,山东是否具备对现存古建筑破损部分修旧如旧的技术和能力。张国强基于对相关情况的了解,均给予肯定答复,倪虹十分欣慰。

在古建筑构件数字活化展台前,倪虹细致观看了师生利用三维扫描、数字建模和3D打印技术复原古建构件的过程,询问学校是否在该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带头人曹文简要汇报了工作进展与成效,说明基本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对学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中华传统建筑技艺传承创新所做的工作,倪虹予以充分肯定。

11月6日上午,在学校党委书记殷涛陪同下,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王玉志,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王润晓到展区观摩指导。王玉志一行重点了解了展区的策划理念与布展特色,对学校将实物展陈、数字解析、互动体验、成果展示相结合,生动呈现教学科研成果的做法表示充分肯定。王玉志、王润晓还与现场演示明清官式建筑彩画技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秀芬等大师亲切握手,并进行了简短交流,对他们的精湛技艺和传承精神表示高度赞赏。

11月6日下午,正在北京参加会议的厅党组成员、正厅级副厅长侯晓滨带队到展区考察观摩。侯晓滨详细观看和了解了展陈的图片、构件、模型、技艺演示、文创产品,对学校围绕传承中国古建筑营造技艺所做的一系列工作表示高度认可,鼓励师生继续深度发掘、深入研究、深切实践,继续密切校企合作、强化产教融合、推进科教融汇,不断拓展相关领域,创出类似“挑战杯”主体赛全国特等奖获奖作品——《古村蝶变:传统村落活化利用的路径创新研究》这样更多的优秀成果。
领导们的视察指导极大鼓舞了展区师生。大家表示,以此为动力,持续深耕古建技艺传承与创新,推动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职业教育深度融合,为建设“人民城市·幸福家园”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创出更多教科研成果。
(通讯员:孙亚超 王文霞 庞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