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系现设有5个专业,分别为: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工程监理专业、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房地产检测与估价专业、物业管理专业。其中,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为山东省品牌专业群专业,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开发了省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目前,为27个在校班级,在校生约1100人。系部始终秉承“崇德尚能 博学乐业”的校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托,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对接产业,产学融合,走校企合作之路,为山东城乡建设事业培养了成千上万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熟识图、懂设计、能施工、善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工程管理系拥有一支知识、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既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又精于工程实践的、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双职、双师型”师资队伍。该团队现有专兼职教师39人,其中专任教师24人,兼职教师15人,副高以上职称12人占31%,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58%,专业课教学中双师素质教师占80%,有2名教师作为国外访问学者完成了国外大学的访学,有2名教师参加了国外职业教育培训,有5名教师作为国内访问学者完成了国内大学的访学。

近年来全系教师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6篇;40人次主持、参与课题研究25项,44人次主参编著作或教材30部;拥有发明专利4项;在各级论文、科研评选中有25人次获得奖项,其中5名教师获得国家级奖项,获得省级奖项的有20人次。
工程管理系坚持教育创新,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工学结合、校企融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创建了”双循环、双平台、双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出并应用“以赛促教---双师资(引入企业一线师资)、赛教结合---真项目(应用企业生产项目)、校企融合---促就业(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CCTE教学模式;并将之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相融合。


按照“产学结合、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各类社会人员职业培训为目标,建设了融教学、生产性实训和技术研发功能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实验、实习、实训条件满足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要求,工程管理系现有或正建实验实习实训室(中心)16个,分别为工程鉴定加固中心、工程管理与项目咨询中心、工程检测模拟实训室、项目管理信息化(BIM)应用中心、项目管理沙盘实训室2个、工程监理仪器设备演示操作实训室、图纸会审与施工图识读实训室、房地产开发营销经纪实训室、物业资产增效系统实训室、建筑工程资料安全进度软件实训室、工程管理修缮材料及设备认知实训室、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与应用实训室、建筑工程安全设施展示与安全教育实训室、建筑工程加固及修缮工艺与加固模型展示实训室、混凝土结构平法图集典型节点构造展示实训室。之外还有满足学生造价实训需要的共享工程造价实训室,以及满足学生招投标实训需要的共享招投标实训室。在此基础上,工程管理系还积极打造基于‘互联网+虚拟仿真’系统开发与应用的实训基地和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数字化体验实训室,以信息化助推实训教学。校内实训条件不断完善的同时,还十分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现有近70家企业作为我系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各专业实践教学课时占教学总课时的50%以上,实验实训开出率100%。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按照“整体、先进、共享、服务”的原则,积极建设‘开放、共享、动态’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包括专业建设库、专业素材库和课程资源库,实现了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化。
教师积极开展社会培训与社会服务,将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近几年,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几千人次,完成工程项目管理策划、工程检测、工程咨询服务几十项。社会服务的同时,保证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实践经验的与时俱进,教学实例的鲜活生动,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程管理系倡导并践行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张扬个性、热爱专业、明确学习目的,建立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风气。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开展了专业情景剧大赛、“寻找最美学子”、商务礼仪大赛等活动。

近几年,我系学生在BIM毕业设计大赛、工程管理沙盘大赛、房地产技能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科技外语大赛等赛项佳绩纷至沓来。近3年参加全国各类职业技能竞赛8项,学生获奖40余项,其中全国一等奖10项,全国二等奖8项,全国三等奖10项。


通过素质与技能的培养,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不断提高,近几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就业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已遍布全省建筑施工企业、建设单位、监理公司、工程建设咨询公司、项目管理公司、造价咨询公司、物业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招投标代理机构等类型的单位。因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具有职业道德、法制观念、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团队意识等较高的职业素养。同时还具有语言表达,工程技术及管理行文、表述,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和各专业职业岗位必备的综合职业技能,且动手能力强能适应艰苦工作环境,有创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所以毕业生在社会上受到广泛好评,已成为全省建筑业的骨干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