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陕西省著名学者、书法家萧迹应邀在学院办公楼道德讲堂报告厅做了《中华传统文化之“仁信义”的现实意义》的讲座。学院继续教育处、鲁班文化项目组成员、建筑经济管理系师生200余人参会。会议由学生工作处处长王斌主持讲座。
萧迹生于鲁,长于秦,学于豫,吸秦鲁豫之灵气。对于儒家文化,萧迹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演讲过程中,萧迹更是充分展现了博大的知识储备,将历史典故信手拈来,用生动的事例阐述“仁、信、义”在行业、企业、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萧迹从武王伐纣的典故谈开,向与会师生诠释了“仁”的现实意义,即仁爱,学会关怀他人,要将个人与集体融为一体;从民间崇尚的武财神关羽点出了其中渗透出的“信”即信任,无论是行业、企业领域,还是个人领域,都应当讲诚信,房屋的建筑质量、安全等现实生活中的事例都体现出了“信”;从关羽投曹至华容道放曹,解释“义”即责任、担当,在这个社会,男孩子更多的应注重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萧迹用自己家庭的切身事例告诉大家担当很重要。
萧迹在整场讲座中亲切、坦诚,纯粹的学术气质与深邃的洞见赢得了师生们的阵阵掌声。讲座会上气氛热烈,互动活跃,萧迹倡导广大在校大学生,只要人生充满“仁信义”,我们的道路才会更加光辉、灿烂;只要勇敢战胜自我,远离诱惑,认真去做,我们每个人离成功都很近;萧迹先生提及鲁班精神时,谈到自己所理解的鲁班精神即为实践精神、创新精神和利他精神,从其个人角度将鲁班精神作了较好诠释。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鲜花和绿草,作家要以深刻的社会责任感不断鞭策自己,文学作品要带给人精神上的享受,颂扬人性中的真善美,要让人看到“仁、信、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萧迹的回答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随后,萧迹饱蘸笔墨,大笔一挥,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力透纸背。萧迹将此幅书法作品送给了第一位提出精彩问题的同学,给人以朴实的厚重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他的随和善谈使活动充满了温馨。
据学院继续教育处处长顾琦介绍: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文化,校企合作不仅要搭设校企间知识技能的桥梁,更要搭建校企间文化融合的桥梁,真正实现专业的建设、人才的培养、素质的教育。针对在校学生,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像一幅书法一样:看到书法的时候先看到他的精神、美好的场面,其次才是横平竖直的写法,真正将“仁、信、义”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

著名学者萧迹作讲座

讲座由学生工作处处长王斌同志主持

讲座现场

讲座邀请省内外多家媒体参加

讲座结尾,萧迹先生即兴挥墨写下刘邦的《大风歌》


讲座期间,与会学生积极参与、踊跃提问